“儿童专用”标签不仅未能保障健康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,反而成为商家引导家长踏入“高钠陷阱”的诱饵。调查发现,多款标榜“减盐低钠”的婴幼儿调味品,其实际钠含量远超成人减盐产品。部分儿童酱油钠含量高于普通减盐酱油,一些儿童食用盐的钠含量直逼成人食用盐,而多款鳕鱼肠已明确属于高钠食品。在儿童酱油、食用盐等品类尚无婴幼儿专用国标、缺乏统一钠含量限定的情况下,“低钠”宣传正沦为商家误导家长的营销话术,无形中让婴幼儿健康踏入“高钠陷阱”。
作为产前诊断医生,王萌学医多年,早已养成查看食品配料表的职业习惯。在为一岁多的宝宝挑选调味料时,她发现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居然高于成人减盐酱油。例如,千禾零添加减盐生抽每10毫升钠含量为295毫克,而爷爷的农场有机松茸酱油(减盐型)每10毫升钠含量达409毫克。另一款宣称“特别减钠62%”的有机酱油,每10毫升钠含量仍有330毫克;英氏以“宝宝辅食”为卖点的有机酱油(减盐型)每10毫升含钠320毫克。这些“儿童专用”产品的钠含量均高于未标注儿童专用的千禾产品。
王萌的遭遇并非个例。在“宝宝饮食要清淡”的育儿共识下,“减盐”“低钠”成为婴幼儿食品包装上的高频词汇,但实际钠含量往往与宣传相悖,甚至出现越“专用”钠含量越高的异常现象。赵雅的孩子15个月大,为给孩子适当添加盐分并丰富口味,她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宝宝馋了“黑松露松茸盐”。收到产品后,赵雅仔细查看了配料表,发现这款标榜“减钠42%”的产品,每5克含钠量高达1400毫克,而家里常用的太太乐鸡精每5克含钠仅1000毫克。发现这一差异后,赵雅退掉了儿童食用盐,决定改用普通精制盐并通过控制用量来管理钠摄入。她指出,儿童食用盐中用于调味的果蔬成分微乎其微,实际钠含量与普通精制盐相差无几。
调查了解到,宝宝馋了两款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的食用盐均以“减钠”为宣传点,其中“乳酸菌果蔬盐”每5克含钠量达1510毫克,“黑松露松茸盐”虽标榜“减钠42%”,每5克含钠量仍有1400毫克。更值得关注的是摄入量控制问题。按客服推荐量食用,宝宝仅从盐中摄入的钠就已接近或超过每日适宜量上限,再叠加辅食、零食中的天然钠,每日钠摄入超标几乎成定局。
除调味品外,儿童常食的鳕鱼肠等零食也存在钠含量过高的问题。尽管“控盐”“减盐”常被用作宣传点,但调查显示,宝宝馋了DHA高蛋白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为525毫克,英氏忆小口DHA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为538毫克,爷爷的农场DHA高蛋白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高达774毫克。根据《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》,固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600毫克/100克即属高钠食品。
家长对婴幼儿食品钠含量的高度敏感并非过度焦虑,而是基于“安全饮食”刚性需求的理性选择。《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》明确指出,高盐(钠)饮食会增加高血压、脑卒中、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,并特别强调“儿童用盐量比成人更少”,建议家长在准备儿童饮食时精心设计食谱,通过多种味道搭配减少用盐,并优先选择低盐零食。
王萌的家族中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病史,这让她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就对调味品的钠含量格外谨慎。随着育儿科普的普及,越来越多家长的认知也在升级。苏州宝妈隋靖表示,她对钠含量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科普内容的影响:“很多育儿书籍和博主都科普过,小孩子对微量元素的代谢能力较弱,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,影响代谢功能。因此我特别关注食品中的钠含量,生怕给孩子的身体增加负担。”
营养师王薇表示,从营养学专业角度看,婴幼儿阶段肾脏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,对钠的代谢能力远不及成人。过量的钠摄入不仅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,长期来看还可能影响孩子未来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。目前市场上很多儿童调味品的钠含量并未严格遵循婴幼儿适宜标准,导致家长在选择时必须格外小心。
为何“低钠”宣传与高钠真相屡屡背离?为何婴幼儿高钠食品能持续在市场流通?根据国家相关规定,针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的“婴标”国标共有三项,分别覆盖不同品类和月龄,但“儿童酱油”“儿童食用盐”“鳕鱼肠”等品类均不在这三类“婴标”的覆盖范围内。无论是儿童酱油、儿童食用盐还是鳕鱼肠,目前均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这些产品的“儿童适用性”做出明确规定。
在此背景下,商家精准抓住家长“花钱买安心”的心理,将“儿童专用”“低钠”打造成溢价卖点。以儿童酱油为例,爷爷的农场“儿童有机酱油”售价35.22元/152毫升,英氏有机酱油(减盐型)售价19.4元/110毫升,而千禾的零添加减盐生抽,两瓶500毫升规格售价28.42元,价格仅为英氏的16%、爷爷的农场的12%。高价并未换来真正的“低钠”,两款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均高于成人减盐酱油。
当“减盐”宣传沦为吸引家长买单的噱头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,最终承担健康风险的却是尚在发育的孩子。
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